在广袤的巴林右旗草原上,距离巴林右旗大板镇 9 公里,这里的天气夏天炎热,秋天多风沙,冬天多风寒冷,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但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锻造了一支吃苦耐劳、业务精湛、团结进取的队伍。
在大板发电公司1号机组A级检修现场,党员们穿梭在汽机、燃烧器、给水泵、工程师站……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攻破技术难关。党员刘名声是此次 A 检的带头人,承担着热控系统 DCS 控制逻辑组态调试把关。他对照图纸、反复钻研作业指导书,对DCS的技术难题全面了解掌握,严格调整数据做到最精确。在一次调频实验、2号机组脱硝优化系统逻辑组态调试过程中,他提出了“控制器之间交叉参考功能码不能重复引用”的想法,很好地排除了不定期出现通讯失灵的此类逻辑组态隐患,使机组稳定运行得到了保障。
随着1号机组A级检修项目的全面展开,孙海波换上了连体工作服说道。 “这种衣服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透气,一圈检查下来,里头全是汗。”在开展锅炉受热面检查工作的时候,孙海波团队对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水冷壁吹灰器口及吹灰器直吹面进行重点检查和检修,对每一处管道、吹灰器口、防磨瓦,都细致观察、标记。他们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一步一步处理完成汽机本体和辅机检修工作点的各项工作,全力把好了设备检修安全、质量关口。
近年来,生技部党支部成立了以党员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团队,通过工艺优化、设备创新等进行了多项攻关,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脱硫脱销改造、节能一体化改造、低氮燃烧器改造等项目。“用创新稳安全生产,用创新争效益领先。”脱硫脱硝技术改造组长张伟感慨道。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中,该支部打造党建品牌,成立了专项党员突击队,倒排日期,开展技术攻关 6 项,解决了脱硫装置、喷淋装置、除雾器安装的多项技术难题,让一般情况下需要四个月才能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缩短到两个月。
截至目前,由生技部党员负责牵头的《一种中速磨煤机排渣装置》等8个党员攻关项目获得了国家实用型专利,15 篇科技论文获得国家及集团公司奖项,在确保各项技改任务安全、高质量完成的同时为该公司创新发展注入了永续动力。